1月5日,工信部发布2021年1至11月建材行业运行情况。
一是行业运行保持稳中有进,增加值增速达七年最高。建材行业营业收入5.9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利润总额5150亿元,同比增长15.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6.6个百分点,为7年来最高增速。水泥产量21.7亿吨,同比下降0.2%;平板玻璃产量9.3亿重量箱,同比增长8.4%。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提升,非金属矿制品投资增幅重回上升轨道。非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升22.3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19、2020年连续2年下滑后,重新出现上升势头,同比增长13.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
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头部企业结构调整加速。加工制品业营业收入占比57.0%,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基础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占比36.0%,比上年减少1.3个百分点。头部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更为明显,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预计全年新材料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3%和77%。--------------------------------------------------------------
2021年12月30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规定,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再生资源,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或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根据公告,此次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涉及建筑垃圾、工业废气、废钢铁、废旧电池及其拆解物、废玻璃、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其中,废农膜、镉渣等退税比例最高达到100%。公告自2022年3月1日起执行。
《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中央企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大幅下降,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中央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力争碳排放率先达峰。到2060年,中央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近日发布通知,就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悉,此次局部修订共涉及2项条文的修改,一是第6.0.8条,二是第6.0.13条。
据了解,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为:根据《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建筑工程的设防分类进一步明确和界定;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实施以来各方反馈意见和建议,对部分条款进行文字性调整。同时,征求意见稿强调,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近日发布通知,就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悉,本次修订主要涉及2项内容,一是根据《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2021的要求,对部分条文进行协调性修订;二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实施以来各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部分条款进行文字性调整。
据介绍,此次局部修订共包括9项条文的修改,分别为:第3.1.3条、第3.9.2条、第3.10.1条、第3.10.2条、第3.10.3条、第3.10.4条、第3.10.5条、第5.4.1条、第12.1.6条。征求意见稿指出,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据中国质量报,近日,由福建省市场监管局依托福建省计量院承建的“福建省碳排放在线监测与应用公共平台”顺利通过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字办组织的竣工验收,标志着全国首个碳排放在线监测与应用公共平台正式投入运行。
据介绍,福建省碳排放在线监测与应用公共平台具备碳排放信息的双向管理、实时精准监测、碳数据深度挖掘、减碳分析方案提供、碳核算结果智能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对重点排放单位化石燃料排放、生产过程排放、间接排放等不同排放源的监测,以及发电、水泥、陶瓷、造纸等行业碳排放量的在线监测,还与福建省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224家重点排放单位数据实现了联网对接,实现了能源计量/碳排放管理协同化。
在1月4日举行的2021年北京空气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表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将坚持三个协同,深入开展三大专项行动:要坚持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深入开展减污降碳专项行动;坚持PM2.5和O?协同治理,深入开展VOCs和NOx治理专项行动;坚持本地和区域协同共治,深入开展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专项行动。
据于建华介绍,经过多年治理,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更多地将转向社会生产生活方面,同样减少一微克,减排的空间更加收窄,难度更大,涉及的矛盾也更深层。同时,在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背景下,如果遇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空气质量还是会发生波动。
2021年12月28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全省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第二批企业)的通知。通知显示,47家陶瓷及相关企业被列入强制类名单。
通知要求,陶瓷等行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后,主要污染物指标和主要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达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二级基准值或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值及以上。同时,企业应于2022年6月1日前完成清洁生产方案的制定并提出评估申请,2022年11月1日前完成方案实施并提出验收申请,2022年12月10日前向省上报验收结果并由省级部门予以公布。
据介绍,成立后的河南省科学院绿色建材产业研究院将针对绿色建材节能降碳制备技术与装备、可循环绿色建材制备技术等卡脖子难题,开展绿色建材节能降碳制备技术、可循环绿色建材的制备理论与技术等研究,力争在2035年将绿色建材产业研究院建成国家绿色建材技术创新高地,为万亿级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撑。
据机电商会,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我国光伏硅片出口额35.4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其中马来西亚、越南、中国台湾为前三大出口市场,出口额分别为6.7亿美元、6.1亿美元和5.1亿美元,占海外市场份额分别为18.9%、17.2%、14.3%。11月份,我国向中国台湾出口硅片0.7亿美元,同比增长131.8%,环比增长25%,创近三年内月度新高,跃居我硅片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打破马、越、泰长期占据排名前三名位置。
2021年8月,美国拟对特定生产商生产的、用产自中国的硅片等上游部件在越南、泰国及马来西亚完成组装并出口美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分别发起反规避调查,虽11月10日美商务部对该项调查做出不予立案决定,但出口对此反应滞后,故9月份至今,我国硅片出口马、越、泰三国均有所下降,转向加大对中国台湾、韩国等市场出口。